您的位置:首页   ->   文明聚焦
百岁老人郑庆稿: 自给自足享天伦 五代同堂话安康
发布日期:2025-11-12 来源:永嘉县文明办 作者:郑万云 字号:[ ]

在我县岩坦镇大溪村,山峦环抱,宁静的氛围中藏着一段别样的百岁人生。郑庆稿老人居住在半山腰的农家小院,这里不仅是他生活的居所,更是他与岁月和谐共处的见证地。虽已迈入100岁高龄,他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,农耕不辍,自立乐观,将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又精彩。

自给自足的“百岁生物钟”

每天清晨,郑庆稿老人会准时开启一天的劳作。9点,阳光轻柔地洒在小院,他迈着沉稳的步伐,拿着不锈钢盆走向鸡舍,撒下玉米粒,看着鸡鹅欢快啄食,他的眼神里满是慈爱与满足。

“每天早上先喂鸡喂鹅,再去菜地里看看,中午12点准点开饭,一点不耽误。”郑庆稿指着院子里踱步的鸡鹅,语气里满是笃定。他家院门口用竹篱笆围出一小块菜地,青菜、萝卜长势良好,都是老人亲手栽种的。“自己种的菜,吃着香,也能活动活动筋骨。”他说着迈开步子走向菜地,脚步稳健,不需要搀扶,只是走得慢些,像在与时光慢慢对话。

郑庆稿说,从年轻时起,他就养成了规律的作息,“吃饭不挑食,粗茶淡饭也能吃得香。”院子里的鸡舍旁,51岁的孙子郑洪志正前来帮老人喂鸭。“爷爷不让我们多帮忙,说自己能做的就不麻烦别人。但我们还是放心不下,经常过来看看。”郑洪志笑着说,前几天他想帮老人挑水,老人却摆摆手说:“我自己能挑,你忙你的工作去。”在郑庆稿的观念里,独立与自足是生活的准则,岁月虽长,却从未改变他对生活的这份坚持。

民兵岁月的印记

“年轻时我当过民兵,扛过枪,沿着山巡逻,那时候走几十里路都不费劲!”聊起往事,郑庆稿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神采。他说,年轻时的民兵经历,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素质,还让他养成了不服老的劲头,“那时候就觉得,只要有劲头,啥困难都能克服。现在老了,这份劲头还在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不麻烦别人。”

老人的手背上布满皱纹,却依旧有力——那是年轻时握枪、后来握农具留下的印记。“时间过得真快,好像昨天还在山坡上扛枪巡逻,今天就成了院子里喂鸡的百岁老头。”他望着院子里嬉戏的鸡鸭,语气里满是岁月的感慨,却没有丝毫消沉,“日子过得顺心,孩子们都孝顺,我还有啥不满足的?”

如今,郑庆稿依旧保持着硬朗的身体:自己种菜、做饭、打理院子,甚至能帮着孙子做点轻活。“我这身体,多亏了年轻时的锻炼,还有现在规律的生活。”他说,从不跟人计较,遇到不开心的事,跟老伙计聊聊天就过去了,“脾气好,心放宽,身体自然就好。”

陡坡上的“社交时光”

在郑庆稿的生活里,有一项雷打不动的“日程”——得空就去村里的老人协会。这段路程不算长,只有几百米,却有一段陡峭的山坡,对年轻人来说都要放慢脚步,可老人却坚持每天往返。“走惯了就不觉得累,跟老伙计们聊聊天,下下棋,也很自在。”

记者跟着老人往学会走,陡坡上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,路边的野草沾着午后的露水。郑庆稿走得不快,但是很稳,双手偶尔扶一下路边的树干,呼吸均匀,没有气喘。快到协会时,一阵浓郁的桂花香飘来——协会院子里种着一棵巨大的桂花古树“木樨”,枝繁叶茂,金黄的花瓣落在地面,像铺了一层碎金。“这树比我年纪都大,有130岁了,每年秋天都这么香,我们在这儿聊天,闻着桂花香,心里舒坦。”老人说。

下棋时,郑庆稿的思路很清晰,落子不慌不忙,偶尔还会跟对手开玩笑:“你这步棋走得急了,我可要‘吃’你的子咯!”阳光透过桂花树叶,落在棋盘上,光影斑驳,伴着阵阵花香,这一幕满是岁月静好的温馨。

五代同堂的家族温情

郑庆稿老人的家庭,是一个庞大而温暖的家族,如今已五代同堂,成员多达100余人。“最小的玄孙今年已经18岁了,去年还来给我拜过年呢!”说起家族,郑庆稿的脸上满是自豪。他有3个儿子、5个女儿,子女们都在附近生活,经常带着晚辈来看他;孙子郑洪志,更是常来家里帮忙,成了老人的“得力助手”。

“爷爷一辈子勤快,不愿意闲着,我们劝他少干点,他总说‘活动活动更舒服’。”郑洪志说,爷爷的乐观和自律,是整个家族的“精神榜样”。在这个大家庭里,长辈们以身作则,晚辈们耳濡目染,传承着勤劳、乐观、孝顺的家风。

天色渐晚,郑庆稿慢慢回到家里,又打开了电视,戏曲节目《花木兰》的唱腔响起。他坐在藤椅上,脸上满是满足。在岩坦镇大溪村的群山之间,郑庆稿老人用自立、乐观的生活态度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百岁人生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一个老人的幸福晚年,更是一个家庭和睦、乡村安宁的生动写照——在这里,岁月静好,安康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