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  ->   镇街动态
百年柿树酿就甜蜜产业 鹤盛镇西炉村传统柿饼铺就乡村共富路
发布日期:2025-11-27 来源:永嘉县文明办 作者:郑万云 字号:[ ]

冬日晴好,鹤盛镇西炉村的红柿广场上暖意融融。一排排竹架整齐排列,琥珀色的柿饼在阳光下泛着油亮光泽,村民们穿梭其间翻晒、分拣,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甜。这里的4300余棵柿树,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乡愁记忆,更孕育出一项“黄金产业”,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,走出了一条以传统柿饼为特色的乡村共富路。

“树越老,柿越甜!”村民徐德艳一边翻动柿饼,一边笑着感慨。西炉村的柿树资源堪称“宝藏”,现存柿树中,500余棵树龄超百年,最古老的已达四五百年。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古树,结出的柿子果肉饱满、糖分充足,是制作优质柿饼的绝佳原料。“老树柿子自带天然果香,口感软糯清甜,新树结的果子根本比不了。”徐德艳从事柿饼加工多年,对古树柿子的品质赞不绝口。

一颗优质柿饼的诞生,离不开繁复的传统工艺。从人工采摘、精挑细选、手工削皮,到自然晾晒、反复翻晒,全程需历经半个月时间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“10斤鲜柿才能晒出2 斤多柿饼,每一步都要靠经验拿捏。”村民付多连做柿饼已有十余年,她承包了村中多棵柿树,年产量达数千斤。让她安心的是,“好东西不愁卖”,每到晾晒季,她家的柿饼边晒边售,周末一天能卖几百斤,两个月内便能售罄。

单打独斗难成气候,抱团发展方能致远。为让更多村民分享产业红利,西炉村成立“共富工坊”,为农户提供统一包装、集中销售等服务,重点帮扶销售能力较弱的村民拓宽渠道。“现在有了集体背书,包装更精美,销路也更广了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周建明介绍,鲜柿按品质售价3-5元 /斤,加工后的柿饼能卖到15-20元 /斤,依然供不应求。

如今,西炉村的柿饼早已名声在外。通过游客现场采购、精品礼盒订购、线上渠道推广等方式,这份带着“时光甜味”的特产远销各地,红柿广场也成了天然的展销场,“晒完即售完”成为常态。数据显示,全村每年产鲜柿20余万斤,可加工柿饼约5 万斤,仅这项产业就让不少村民实现稳定增收。徐德艳一家凭借柿饼产业,年收入达到15万元,“不用外出打工,在家既能赚钱,又能照顾孩子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”

从几百年的古柿树,到家家户户的晒柿架,再到抱团发展的共富工坊,西炉村人用勤劳的双手,将一份传统手艺酿成了甜蜜产业。小小的柿饼,不仅传承着乡愁味道,更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之路,让绿水青山间的“甜蜜”,真正变成了村民口袋里的“幸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