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实践|碧莲镇近日,松台街道桂柑社区在探索全市揭榜挂帅项目“温·网格”工作基础上,进一步发挥试点先行、示范带动作用,成功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工作试点单位。从“老破旧”到“新样板”,来看桂柑社区如何用一场漂亮的“逆袭”,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生动范本。
建强“组织架构”
老旧社区治理模式升级
治理合力如何发挥作用?记者了解到,早在获评试点前,桂柑社区已通过“专业社工+志愿者”模式积累丰富的融合治理经验。
“我们通过党员、楼栋长、热心居民等成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,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、居民代表大会等活动,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并以项目认领的方式推进解决。”松台街道桂柑社区党委书记、主任谢修燕介绍,为提升治理效能,社区还依托街道公益基金会设立了专项基金。公园长椅增设、共享晾晒区打造、便民热线公示牌张贴……如今,该社区内随处可见各类便民惠民举措的落地实施。
志愿者正在张贴提示牌
随着治理能力提升,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持续高涨。目前,社区志愿者人数已超1000人,累计服务达10000余人次。以2017年的平安夜巡志愿者服务队为例,该队伍最初仅由党员骨干组成,每周三定期开展活动。在“幸福币”志愿积分兑换等激励机制下,越来越多居民从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参与者”,齐抓共管、群防群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。
“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。”“元老级”居民王高勋参与志愿服务已10余年,亲历了社区的蜕变。“社区环境改善了,生活在这里既幸福又充实。”王高勋说。
如今,依托“党员+社工+志愿者”融合治理模式,桂柑社区持续创新惠民活动,居民幸福感与日俱增。
明确“资源需求”
闲置空间变身服务阵地
衣服拉链损坏?家门口就能修补!闲暇时不知做什么?社区课程助您充电!桂柑社区不仅提供各类便民服务,更创新打造了全市首家“家门口的少年宫”,以及集认知训练、健康管理等服务于一体的幸福忆站老年干预中心。这些惠民成果的取得,正是社区高效盘活闲置资源的生动体现。
居民在“家门口”学习声乐
据悉,为推动辖区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,桂柑社区聚焦辖区居民需求,全面盘活社区2000余平方米低效阵地,拓展提升党群服务中心、邻里食堂、童趣乐吧等8处公共服务空间。通过构建“幸福合伙人”“幸福币”等志愿反哺机制,引入理发、修鞋、健康医养等多元服务,并协助开展社区活动。
“幸福合伙人”正在修补衣物
“在这里既得到社区的帮助,也通过帮助他人收获到了幸福感。”“幸福合伙人”叶浩宇告诉记者,一次偶然的社区合作让他被志愿氛围所感染,主动加入成为“幸福合伙人”的一员。如今,他通过定期开展书法公益课程,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类活动。
目前,该社区已联合40余家共建单位、千余名党员开展“小修小补”“交通联盟”等品牌服务,举办共享集市活动超15场,既为流动摊贩提供固定场所,又为居民提供“家门口”的服务券,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的治理新图景。
深耕“慈孝文化”
多元服务守护银龄生活
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,桂柑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27%。近年来,社区聚焦居家养老服务,通过在全市率先开办首家老年爱心食堂、打造“桂柑慈孝日”品牌等举措,多维度满足老年群体生活需求。
居民正在进行艾灸
从基础服务到专业照护,社区不断拓展为老服务内涵。2024年,社区携手鹿城区益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成功入选浙江省民政厅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名单,落地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“记忆包裹”认知障碍干预项目,以“幸福忆站”为服务据点,全年持续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筛查和非药物干预治疗。同时,社区积极整合外部资源,联合共建单位定期举办血糖检测、健康讲座等公益活动。“服务特别贴心,很多活动都要排队呢!”居民潘秋明点赞道。
“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帮忙,这个随身袋子装着联系卡、手电筒等实用物品,让我们出门更有安全感。”老住户孙宝玉提到的“随身袋”,正是来源于社区今年3月创新推出的“邻里走亲·温情到家”暖心敲门项目。该项目是指由社区专职社工与志愿者组成多个暖心小分队,重点走访80岁以上独居老人,通过入户访谈精准掌握生活需求,并为他们送上“随身袋”。
网格员为居民介绍“随身袋”
“随身袋”配置
“有些老人易迷路或忘关火,希望通过‘随身袋’、关火提示帖等小物件助力解决实际问题。”谢修燕介绍,近年来,社区推出“慈孝生日会”“交通联盟”“歇歇脚”“扶扶乐”等各类品牌项目及志愿服务活动,现已吸纳75名在职党员、热心居民担任兼职网格员、微网格长,共同构建温暖银龄生活圈。
“从社区的角度看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多了一批参与共建的朋友。”谢修燕感慨道,“这些项目不仅进一步拓宽志愿服务的参与度、受众面和影响力,也让我们能集中精力谋划更多惠民举措。”
下一步,桂柑社区将在鹿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,持续创新服务模式,推出2.0版“幸福合伙人”及2.0版“出门关火”,升级“幸福忆站”服务阵地,并持续组织实施一批常态化、“小而美”的志愿服务项目,着力探索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融合发展模式,让志愿服务在助力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