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人带动一群人,一群人温暖一座城。
8月13日,由温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“2025年温州市文明实践项目暨基层宣讲展示交流活动”在温州大学举行,这不仅是对我市文明实践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,更是对新时代基层宣讲工作的一次深度探索。
据悉,本次展示交流活动呈现三方面特点:一是项目多、覆盖广。这次入围的42个项目由前期96个报名的项目脱颖而出,项目涵盖理论宣讲、助力共富、移风易俗、暖心服务、文化惠民五个赛道。二是有特色、有水平,不仅有“实践味”,还有“温州味”。三是能示范、能引领,此次文明实践展示交流活动不仅是一个枢纽型平台,更是带动文明实践项目、队伍、平台建设的牛鼻子。
经过一天激烈角逐,最终产生5名金奖、10名银奖、12名铜奖以及若干名优秀奖。其中,“新闻村播——银发讲谈社文明实践项目”、“百姓宁好”——百家姓里的回家路文明实践项目、“有礼善桨”同舟坊——瑞安市龙舟文化移风易俗文明实践项目、“卡卡顺风车”——泽雅山区免费网约车文明实践项目、“走近刘伯温”文明实践项目等获得金奖。
温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院执行院长陈勃认为,今年的交流活动有了新的变化,增加了基层宣讲的主题。展示项目都是围绕百姓关心的热点、难点问题来设计,探索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路子。多个项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红色文化,让百姓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,更加认同文化价值。活动也展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好方法,展现了文明实践成果。
如何实现文明实践项目的“弯道超车”?陈勃建议,高度决定视野,要积极走出去互学互鉴;角度改变观念,要问计于民,发挥集体智慧;广度决定成败,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,培育文明新风。
浙江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试点省,作为温暖之州,温州围绕“浙江有礼”省域文明实践,按照有组织、有阵地、有队伍、有平台、有机制、有成效“六有标准”,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全覆盖,目前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5个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658个,延伸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58个。
去年以来,温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还与温州大学密切协作,充分借助“外脑外力”,成立了全省首家文明实践学院,不断探索构建温州文明实践的自主知识体系,孵化培育了一批小切口、有辨识度、有感知度的文明实践项目。
温州市文明中心负责人表示,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继续做优做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,总结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文明实践经验模式,推广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文明实践项目,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用起来、服务优起来、活动火起来、人气聚起来,共同营造文明实践活跃兴旺的生动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