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本网收到温州爱心人士发来的助学结对消息,五名社会爱心人士分别与溪下乡五名学子成功结对,其中朱微微结对邵晨希,郑海燕结对麻星宇,戚胜辉结对刘书怡,徐芬芳结对王健翔,张凯结对暨孟浩。这一善举为深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温暖与希望。
溪下乡地处群山环绕之中,主要依靠农业产业发展,交通十分不便,到达附近乡镇需要翻山越岭,一天仅有早上、中午两趟往返瓯北街道、黄二村的公交车。青壮年为了赚钱养家,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工作。而留在当地的村民,大多从事伐木工、建筑工人、路政工人等职业,用辛勤和汗水挑起一家的大梁。
当地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,低年级学生大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。尽管家庭收入较低,但家住邵坑村的学生家长们,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读书,每年仍必须固定支付房租费用。来自刘山村西山自然村的学生,每天的上学路更是充满艰辛,步行一趟就需要2小时。
本次寻访过程中,工作人员深切感受到的,是留守当地的家长们对换取孩子书本、学习用品的急迫心情,以及他们待人的那份真诚。王健翔的父亲失去了劳动能力,孩子只能在溪下老家上学。当地缺乏增收的机会,一家人在家只能种些粮食勉强填饱肚子,这样稀松平常的生活,却成了困住健翔母亲的困境。对于溪下乡的村民来说,如果学杂费能用玉米支付,似乎比用钱财支付更容易些。健翔母亲见到寻访组到来,连忙让健翔搬来西瓜招待。当工作人员临走时,她用麻袋装了玉米、黄瓜,坚持要送给她认为能解自己燃眉之急的人,表示这是自己的一片心意。
“真情100”活动的顺利开展,离不开广大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。如果您有意愿为“真情100”活动献一份爱心,愿意成为这些孩子的代理家长或知心朋友,欢迎加入我们的活动,帮助这些迫切需要资助的孩子们。结对前,爱心市民请先致电结对热线82972222进行确认,确认后再汇款。成功结对后,本报将在8月下旬举行结对仪式,让结对的市民能够亲手将结对款送到孩子手中,让这份爱心得到最直接的传递。